Skip to Main Navigation
成果简介 2022年5月6日

城市轨道项目促进中国城市低碳交通出行

Image

帮助残疾乘客

郑州中建深铁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提供


世界银行贷款郑州地铁3号线自2020年12月开通以来,每天为逾14万乘客提供快捷、优质和一体化的交通出行服务。据估算,2021年该项目实现二氧化碳减排33,960吨。

挑战

2014年,拥有520万人口的郑州市区由于城市迅速发展,机动车流量急剧上升。交通拥堵十分严重,影响了城市宜居性。在高峰时段,城市中心区主要道路的行驶时速降至18公里以下。机动车保有量上升和公共汽车速度下降导致公交客流量减少,占总出行人次的比例不到13.6%。交通状况恶化也增加了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方法

Image
运营中的郑州地铁3号线(郑州中建深铁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提供)

为了帮助郑州市民改善交通出行条件,世界银行贷款支持地铁3号线建设。这是一条全长25.2公里的城市轨道线路,连接郑州城市中心区与西北和东南地区。项目特别重视轨道交通与公共汽车、出租车、非机动车和停车设施等交通网络的一体化整合,并将无障碍通道和性别考虑纳入车站设计。项目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与一家经验丰富的城市轨道运营商签约,并动员了共计8.09亿美元私人投资。项目中包括一个以“公交导向型开发”(TOD)为主题的技术援助子项目,为郑州市提供相关政策建议并为地铁3号线制定TOD方案。


Image
33,960吨

2021年该项目实现二氧化碳减排33,960吨。


成果

该项目符合世界银行对华《国别伙伴框架》“促进绿色发展”的目标,尤其是“促进低碳交通和城市发展”。据估算,2021年该项目实现二氧化碳减排33,960吨。

  • 3号线为郑州居民提供了优质、低碳的出行服务。2021年6月,在投入运营六个月后,3号线日均客流量达到14万人次。2021年上半年,郑州已有七条地铁线路开通运营,客流量占郑州所有公共交通客流量的43.7%。相比之下,2017年郑州只有两条地铁线路运营,客流量仅占公交总量的18%。
  • 2021年5月对3号线乘客的调查显示,用户满意度达到92.7%;45.1%的乘客家庭拥有小汽车,本可选择乘坐私人交通工具出行。
  • 公交出行时间显著缩短。例如,在3号线开通之前,从省骨科医院乘坐公共汽车到二七广场需要65分钟,而现在乘坐3号线只需25分钟。
  • 3号线所有车站均配备直梯、坡道和盲道,确保所有乘客可以无障碍通行。每趟列车有两节女士优先车厢,17个车站设有供哺乳用的母婴室。
    Image
    女士优先车厢(杨怡/世界银行)
  • 公交线路重新调整,提供地铁与公交、出租车和自行车的换乘设施,确保实现多种交通模式整合。
    Image
    用于多模式整合的共享单车(郑州中建深铁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提供)
  • 此外,项目还支持举办了八次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和融资的研讨会,为郑州轨道交通公司和相关交通部门的1392名工作人员提供了培训。
  • 通过技术援助项目提出的TOD建议,为郑州市政府编制以下两份政策文件提供了参考:《郑州市轨道交通段(场)及沿线站点毗邻区域土地综合开发建设导则》和《关于进一步加快轨道交通发展的意见》。
  • 尽管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但3号线仍按原计划完工。在人员流动因疫情受限期间,项目从周边省份调动工人前来施工,并在施工现场采取了有效的防疫措施。投入运营后,3号线引入了红外测温仪、紫外线消毒器等设备,增强了市民对地铁系统出行保障的信心。

世界银行集团贡献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提供了2.5亿美元贷款支持3号线建设,并向郑州市财政局、规划局、国土局、交通局等政府机构以及轨道交通公司提供了技术援助。

合作伙伴

该项目与全球基础设施基金(GIF,世界银行管理的一个多捐助方信托基金)合作,就3号线的PPP交易向郑州市提供建议。这项合作对确保郑州实施一个结构良好、风险分配恰当的PPP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项目的PPP安排成功动员了总计8.09亿美元民间资本,并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方面引入了私营部门的专业知识。

展望未来

随着各种新冠防疫措施的实施,3号线的客流量稳步上升。郑州正在继续建设新的城市轨道线路,计划到2025年建成11条线路,总里程326公里,使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主干。轨道交通将大大推动郑州交通行业去碳化。3号线项目在多模式整合、无障碍通行和性别考虑等方面所采用的最佳实践也在郑州新建地铁线路中得到推广复制。

受益人

3号线乘客张赛说:“与郑州其他地铁线路相比,3号线科技含量更高、更人性化。比如,站台信息屏上会显示每节车厢的拥挤程度,这样你就知道哪节车厢不太拥挤。”

Image
显示每节车厢拥挤程度的信息显示屏(杨怡/世界银行)

郑州中建深铁计划经营部余晨晨表示:“3号线贯穿郑州人口密度最高的几个区,有效缓解了路面交通拥堵,促进了城市绿色出行。”